刘强东京东健康 刘强东再收割!京东健康IPO大涨40% 市值超3000亿港币
   金马死 2020/12/8 12:02:55  查看:4078  评论:0
  • 出租商标、商标授权_海量一手商标出租授权入驻专业平台
  • 脑子库VIP会员
  • 人工顾问一对一服务,申请商标注册,优惠价格:698
  • 阿里品牌库精品商标转让

作者 韩文静 吕鑫燚

今日,京东健康登陆港交所,开盘涨超40%,截至发稿前,总市值超3100亿港币。

按70.58港元的发行定价计算,京东健康此次香港IPO募集资金净额为264.57亿港元,成为亚洲医疗健康史上最大的IPO。

京东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合计持有京东健康全部已发行股本的68.73%。随着京东健康在港股上市,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个人身价也将继续上涨。

“健康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

这句话出自刘强东和京东健康CEO辛利军的对话中,事实证明,健康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确实能帮助刘强东再造一个京东出来。

2019年5月京东健康正式宣布独立运营,彼时阿里巴巴健康和平安好医生均已上市。入局虽晚的京东健康却一路高升,比肩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等前浪互联网医疗巨头。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京东健康的收入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2020年上半年营收88亿元,超过2018年全年营收总和。

反观阿里健康2019年营收不到51亿元,平安好医生的营收也止步于50亿元左右。由此看来,后起之秀的京东健康着实没辜负刘强东对其寄予的厚望。

对于京东健康自身而言,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京东集团的强力支持和恰逢其时的风口红利。而京东健康的此次上市也让在线医疗行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面对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等前浪的频频亏损,京东健康上市后能否续写刘强东的造福神话,仍需要时间考验,换言之,对于京东健康来说,也许上市后才是真正的征途。

京东健康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业务模式来讲,三家均为B2B+B2C+O2O 模式,京东健康现拥有药品零售、药品批发、以及非药物的泛健康类商品零售等业务,业务范围涉及四大板块,医药供应链、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和智慧医疗。

将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放在一起分析时,不难发现京东健康依靠供应链取得了强大的优势。

京东也一直在强调供应链,京东健康渠道创新部总经理、药京采负责人周新元曾表示,“从供应链切入,这是京东健康最擅长的一个领域。”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在2020京东健康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供应链是京东健康的护城河,去年这一年我们不断地把渠道拓宽拓深,无论是线上线下,无论是院内院外。”

最基础的供应链布局,来自京东健康与京东集团的合作,利用京东物流遍及全国的配送经验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庞大的健康产品供应链网络,使得在配送端远远领先同行。京东健康医药部总经理金恩林曾表示,京东健康的同城配送,平均履约时间19个小时。药京采作为京东健康旗下零售药房一站式采购及服务平台,也赋能线下中小型药店和下沉市场的村医院,助力其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联盟大药房依托于京东健康的供应链、大数据、技术等聚焦县域药店,完成下沉市场的布局。

京东健康在招股书中提现了一个“医、药联动”的双轮驱动业务闭环。药品销售只是京东健康的最基础的获客方式,获客后提供在线问诊、家庭医生、预约挂号、上门检查、健康测评、慢性病管理等服务绑定用户,以此提升用户粘性和活跃度。京东健康在2C市场的业务逻辑是纵向的,从销售开始,服务、数据、管控、器材,形成一条龙。

然而以上布局都是基于背靠京东的流量扶持和流量入口,才能迅速在用户端和商家端建立起品牌形象。所以由此看来,京东健康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京东体系加持下,京东健康获得了京东集团在物流、供应链等领域的各种资源。估值达到三百亿美金的京东健康,已经相当于四分之一的京东。

在资本逐鹿的大健康行业中,价格战、烧钱的套路也自然无法避免,但京东健康无论是从资本还是营收方面都呈现利好形势。阿里健康2020年营收96亿元,税后利润亏损1569.6万元,平安好医生营收50.65亿元,净亏损7.47亿元,而2019年,京东健康营收108亿元,净利3.44亿元。

另一方面京东健康三次融资,获得高瓴资本、中金资本、GIC新加坡政府投资等资方青睐,京东健康现金流充足,支撑的起上市野心。

京东赶上了好时候

京东健康的前身是京东大药房,以药品电商的形式存在,最初不过是京东商场中的一个小品类。直到2017年,刘强东找到当时的京东商城生活服务事业群总裁辛利军,问他要不要开一家真正的网上医院。

很快,刘强东和辛利军达成一致,京东大药房从零售业务中剥离,拥有了独立的事业部。至此,京东健康雏形初具。

在正式出任京东健康CEO前,辛利军被刘强东拉到北京郊区聊了一次。刘强东当时提了两个要求:一是给京东18万兄弟们积个福,把他们的健康管好;二是初期可以不计投入。

2019年5月,京东健康宣布独立运营,7月,辛利军被任命为京东健康CEO。在BAT涉足医疗产业五年后,京东健康才姗姗来迟,但仅用了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这只独角兽就奔跑上市。

今年对于京东来讲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京东系”子公司在今年纷纷拆分上市,刘强东也因此化身IPO收割机。

6月初,达达集团上市,成为中国赴美上市“即时零售第一股”,这也拉开了京东系登陆资本市场的序幕。6月中旬,京东二次上市。

目前,除了已经上市的京东健康,京东还坐拥京东数科、京东物流和京东工业品三家垂直赛道的“独角兽”企业,均为市场看好继续分拆上市的业务板块。

赶上了好时候的“京东系”,今年的上市之路走得格外顺畅。

4月21日,美国证监会(SEC)及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发表声明,提醒美国境内投资者在投资总部位于新兴市场的股票时,要注意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的风险,直指中概股,这也导致中概股掀起了回归潮。

与此同时,国内的资本市场的政策环境日益包容。

一方面,香港资本市场迎来了25年最大改革。港交所发布IPO新规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新上市规则将于4月30日生效。

另一方面,A股的科创板、创业板正在深化注册制改革。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未来两到三年,将会有更多的中概股回归A股或者港股。

如果说IPO风口是京东健康上市的催化器,那么疫情则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京东健康的加速器。疫情为互联网医疗完成了初步的用户教育,用户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

京东健康的招股书中也提到,上半年业绩实现大幅增长的可能原因是:“疫情导致消费支出普遍下降,公众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意识增强以及大量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公众对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有所增加,药品的需求亦有所增加。”

中国的医疗健康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供给侧改革,加速数字化对药品流通和医疗服务的赋能成为了大势所趋。

在IPO风口和互联网医疗行业利好的大背景下,“京东系”也因此多点开花。此外,京东早年在物流、健康、数字化建设等领域的战略布局也初见成效,都处于当前相对火爆的几个领域,“京东系”公司在今年的上市,可谓是怡逢其时。

互联网医疗行业“三足鼎立”

京东健康上市,港股也迎来了继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之后的第三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在线医疗行业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医疗健康产业关乎国计民生。随着互联网发展日趋成熟,互联网医院的相关政策全面落地,互联网+医疗健康已经逐渐被市场认可,资本也纷纷布局医疗健康行业,而昔日阿里、京东等巨头之间的竞争,也再次聚焦到了医疗健康赛道上。

京东健康是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头部玩家中,唯一在上市前就实现盈利的公司。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京东健康的收入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2020年上半年营收88亿元,超过2018年全年营收总和。

就用户活跃度来看,阿里健康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京东健康第二,平安好医生则与前两者有差距。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健康依靠在供应链管理上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将用户数变现,虽然入局较晚,但却早早地实现了盈利。

亏损是互联网医疗企业常态,持续性盈利一直是互联网医疗企业面对的一大难题。另一个巨头阿里健康于近日才打破亏损“魔咒”,阿里健康近期发布2020/2021财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6年来首次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阿里健康还是京东健康,其盈利都太过依赖零售业务,今年5月阿里健康发布财报显示其总营收中,医药电商业务占比达97%,而京东此项数据为88%。

但在医药零售之外,互联网医疗的下半场比拼的还是医疗服务,从行业特性来看,互联网医疗市场投入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医疗服务的业务进展会比医药零售发展更缓慢,在短期内,行业里难以有宣布胜利的玩家出现。

互联网医疗的竞争并未定格,未来仍有诸多挑战,摆在京东健康面前的是如何去寻找新的、持续性的业务增长点。面对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等前浪的频频亏损,京东健康上市后能否续写刘强东的造福神话,仍需要时间考验。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邀你进商标行业群,做商标大买卖  
还在等啥快!快!快!

商标人之家
注明:本文由用户发表,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收藏主题,收藏好内容,方便下次查阅
今日资讯推荐 最新用户内容
更多资讯内容


暂还没有回复,请坐沙发,第一个吃螃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