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Beyond Meat基于今年第三季度的业绩,上调了2019年全年的营收展望,目前预计全年营收将可达到2.65亿美元至2.75亿美元之间,高于此前预测的超过2.4亿美元。
首次盈利、毛利提高、调高年度营收期望,Beyond Meat和人造肉似乎前途一片光明,然而真的会是这样吗?
狂热会持续多久?
有趣的是,Beyond Meat三季度财报刚出,股价却应声下跌。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虽然Beyond Meat是从2009年就已经存在了,在上市前完成了6轮以上的融资,基本上是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融资。
上市后,其实Beyond Meat在今年7月末的时候,股价达到239.71美元的巅峰,然后由于二级市场配售和竞争增多,股价一路下滑,市值缩水一半以上。到今天,市值也只是比刚上市当天最高市值略微高一些而已。
实际上,从之前披露的数据来看,Beyond Meat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公司去年第三季度净亏损为930万美元,毛利仅为504.2万美元,不到今年同期的五分之一。营收达9196万美元,去年同期为2628万美元,同比增长了近2.5倍;Beyond Meat的净利润为41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公司这一季度毛利为3278万美元,去年同期仅为504.2万美元。
所以,对于Beyond Meat来说,短暂的一个季度盈利,并不能证明接下来的持续盈利。从Beyond Meat之前多个季度的数据来看,亏损都在500万美元以上,最高达到近一千万美元的亏损,所以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能否持续盈利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另外,也许是见到了人造肉市场的广阔空间,越来越多同Beyond Meat一样的公司开始涌入这个赛道,比如李嘉诚投资的美国人造肉制造商Impossible Foods,E轮融资就达3亿美元,还未上市,却获得了Beyond Meat上市之前融资的三倍,其背后的金主还包括淡马锡。另外,一些传统餐饮巨头正在纷纷入局,包括百胜、雀巢等等,甚至连国内茶饮“奈雪的茶”也涉足人造肉食品,推出了未来汉堡、绿星汉堡、墨西哥肉沫卷等三款人造肉食品。
除去行业本身的拥堵,人造肉自己本身的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忧虑。
人造肉作为食物的话,本身就是可以看作为一个新的领域。而对于这样一个新的食物领域来说,相关的政策必然是缺失的,所以这样的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对于消费者来说,还存在很大的盲区。
基于Beyond Meat这样的植物蛋白人造肉的出现,密西西比州众议院就出台了一部相关法案,要求修正 1968 年启用至今的密西西比州肉类检验法,从此基于植物蛋白、昆虫蛋白制作的食品和实验室培养肉类都不能再用“肉”字宣传。随后,其他多州也出台了类似的法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法规的出台一定还都是不完善的,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另外,人造肉的发展还仍处于发展阶段。
目前人造肉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通过生物技术在实验室培养出来的“细胞培养肉”,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处于研发阶段,由于技术尚不成熟,价格极高,位于旧金山的一家清洁肉制品公司每制造450克的人造牛肉将花费1800英镑(2400美元),比尔盖茨就投资了一家名为“孟菲斯肉类”的美国公司。
第二种类型,也就是Beyond Meat所采用的方式,即人造“素肉”,通过搅拌、挤压、调味等物理手段对植物蛋白进行加工,模拟真正肉制品的颜色、形态及味道。
从国内市场来看的话,技术层面上,国内的人造肉同国外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比如Beyond Meat,美国公司采用的是通过血红素来促使其产品具备肉类特性,包括口味等等,而国内公司仍然停留在单纯对豆制品进行加工。
前不久,5月的时候,不少被看作是人造肉相关概念的国内A股上市公司,在相关概念的推搡股价上涨之后,纷纷同人造肉撇清关系,比如天宝食品明确表示“公司暂无植物蛋白肉产品”。实际上,这些公司大多只是属于豆制品加工相关企业,同真正意义的人造肉还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推测的数据来看,全球“人造肉”市场规模预计2019年达到120亿美元,2025年将达到280亿美元。那么,对于人造肉来说,也许还存在着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这种市场的狂热到底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呢?也许只有时间来解答了。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邀你进商标行业群,做商标大买卖
还在等啥快!快!快!
▼

注明:本文由用户发表,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