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柳传志:他是一个改革派,但绝不在改革中做牺牲品
第二期:柳传志当年想跳楼?揭秘当年他“要死要活的抗争”
来源:央视《对话》
作者:宿琪
背景介绍:12月18日,联想控股宣布,柳传志卸任公司董事长。一代传奇人物正式退休。
2013年央视《对话》栏目曾经对时年69岁的柳传志进行深度专访。在这期长达4个小时的专访录制里,柳传志敞开心扉,说出了很多不为社会大众所熟知的故事,比如,自己当年曾经因为差点辜负中科院重托而想过跳楼,还直言“当老板是一件苦差事”、“每年都要经历要死要活的抗争”,而在《对话》节目组在现场给柳传志准备的一个惊喜,更是让柳传志泪水涟涟……
作为当年这期节目的幕后主创,现任央视《对话》栏目主编的宿琪对这次专访印象深刻。当年,为了做好这期节目,宿琪用了长达四个月的时间进行筹划和拍摄,其中仅文案筹划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节目录制前,柳传志很“罕见”地和宿琪沟通了近一个小时。前期细致的筹备带来了格外出色的节目效果,在现场,柳传志埋悬念、抖包袱,不断掀起高潮,让宿琪和现场观众无不大呼精彩。
为了让这期节目更好的留存,宿琪亲自为这期专访撰写了文字版——将专访精华归纳成10个经典片段,从而完整、精彩地记录这次极具深度,同时又极富观赏性的专访。
故事7:柳传志PK任正非:两位英雄不同之处在哪里? 31年来,联想或强攻、或迂回,坚韧不拔。不断挑高自己的目标,一心把想做的事做成。它每走一步都会引发种种猜测,但事后的轨迹总让人恍然大悟。在《对话》四个多小时的谈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联想成长中惊心动魄的瞬间。很少有人能拿柳传志和另一位企业家放在一起对标,但柳传志偶然间提到任正非的名字,却引发了现场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 和联想一样,华为同样是中国企业中的佼佼者。柳传志可以说是最受媒体追捧的企业家,而任正非却一直在“躲避”媒体的聚光灯,成为最内敛最低调最神秘的企业家。做企业家的风格迥异,做企业的风格也完全不同。柳总把做企业的感受比作爬山,他认为任正非比他更大胆,更敢于冒险。柳传志坦言,他带领的联想团队都是稳扎稳打,一件事情要算计透了才开始做。
柳传志:“相对我跟任正非先生比,我不如人家的地方就是,任正非比我敢冒险,他确实从技术角度一把敢登上,他是走险峰上来的,他摔下来的时候会很重。我基本上领着部队都是行走50里,安营扎寨,大家吃饭,接着往上爬山。”
在《对话》现场,一位青年创业者田宁向柳传志抛出的一个问题同样印证了柳传志对于自己风格的评价。田宁是浙江青年创业者,1999年买过电脑,办过电脑公司。在2004年的时候他又退出了电脑硬件的行业,因为他发现电脑里头的CPU、硬盘内存,这些产品还是依赖进口,不是国产技术。他提的问题就是,联想今天作为全球第一名的IT计算机公司,但是我们的很多CP内存,还是靠进口,1994年联想讨论的一个决策,到底市场优先还是技术优先?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是很多人对联想的质疑,也是当年很多技术人员最想不通的问题。。9
4、95年前后,联想电脑在中国有一定地位的时候,各方面的科学界人士,包括政府也得极力希望鼓舞联想,应该进入到核心技术里边。到底是坚守做PC,还是大举冒险进入核心技术研发?这个两难的选择其实也是联想发展史上最经典的战略分叉口。
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柳传志眉头都紧锁在了一起,似乎陷入了那段纠结的回忆。柳传志说他坚决没让大举进入核心技术研发,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没钱没底气。当年企业的第一要务是要活下来。当年联想的储备还不够人家零钱的1%,如果拿着这点钱全投入搞研发,那就是真的是找死。所以就没敢动。就在柳传志从联想退下来的那一年,那一年企业现金流,大概有30几个亿、40个亿美元左右。柳传志说,你真的决定要投在新的技术领域里边的时候,就要考虑清楚,你投下去以后连续下边怎它要把这事要算明白,你才可以去做。
1984年比较知名的国内的IT公司,全球除了IBM以外,第
二、第三大的大概是王安和DEC,这些公司今天都去哪儿了呢,全都没了。柳传志说没了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想引领潮流,不想走PC的路,没有真正想明白自己的定位。柳传志掌舵的联想认定就是做好中国第一品牌的PC机,只有这样专注,把所有的投资都放到这个目标里,联想才能一步一步地战胜海外那么多电脑品牌,才能成功并购IBM,才能在PC端做到世界的老大。
从一家摸爬滚打的创业公司,到世界第一品牌,联想三十几年的历程就像中国企业的一本教科书。如今的中国已经深入融入了世界,青壮年时期的联想的愿景又在哪里呢?柳传志用了这样两句话来定位他的理解。一个是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一个是做受人尊敬、值得信赖的公司。 故事8:告诉年轻人怎样当老板
中关村创业一条街,2015年成为媒体追捧的焦点。其实早在2014年,《对话》团队成员就专门来这里进行了调研。当时的这条街显得还很凌乱,很多门面还在装修。我们走访了创客咖啡馆,和这家咖啡馆的创始人聊着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创业故事。
中午我们在一家创业咖啡馆吃了一次独特的午餐:西少爷肉夹馍和3W咖啡。他们都是由几个90后年轻人创办的创业型企业的典型代表。在这条大街上不仅弥漫着浓浓的咖啡香味,还有浓浓的创业的氛围。
其实,《对话》节目是较早就关注到联想之星的创业计划的。2013年我们在策划联想控股的节目时,那时候的柳传志最钟情的一件事就是培养年轻人,2008年,在联想控股的版块内,就有一个“联想之星”的项目。“联想之星”通俗地理解就像联想的一个大孵化器,他们筛选值得投资的项目,不是单纯做天使投资,而是把创业期间的企业CEO集合起来组成“联想之星”班,进行为期一年多的培训。这些CEO们听的第一堂课就是柳总给他们上的“企业家是如何炼成的?”
“发现好苗子”是常常挂在柳传志嘴边的一句话,而且用了一个更形象的词叫“鲨鱼苗子”,他希望培养和呵护他们。最早的几年,柳传志是拿出控股公司的几亿元投入到联想之星的培训计划里,在全国惊心挑选“好苗子”,拿出自己的钱来进行一年多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培养。这真是一件“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有功德的好事。
我们的节目中选取了两位小企业家谈了他们的感受。有一位企业家说,上了“联想之星”之后,简直就是对他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原先做企业,先是解决温饱,然后从百万挣到上千万,似乎只是一个数字的爆发和增长,但在企业家精神层面很迷茫,企业家难道只是挣钱的概念吗?企业家自身应该怎样自我定位?
在柳传志给他们上的课上,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了“企业家价值观”的问题。他说,如何你不愿承受身体和内心的痛苦磨练,就不要自己当老板,就给别人当职业经理人。但当你创业的时候,就必须认定这是一份苦差事,要心甘情愿,这样在做的时候才没有抱怨。真正努力了不成没有后悔,我自己选择的,这么想事,心情会好,首先第一心情要好。如果真的心情不好,干脆改行干别的,事先想清楚,不要自己选了事,埋怨谁,这是我当年永远心情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创业开始,就意味着你肩上多了很多责任,从小老板到公司董事长再发展到更大的企业,每一个阶段都是企业家成长的过程。当小老板时候,你是为公司几个员工忙乎,企业再大点,你就开始为社会考虑得更多,再到像联想那么大规模的企业,那你就代表中国。每一个阶段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
在《对话》节目的录制现场,一位叫潘鸿宝的年轻企业家献上了这样一首歌:“我们以火一般的热诚,战胜一切困难伤痛,满怀无限希望,为祖国贡献力量,追逐着心中的梦想,踏上了追逐的征程,把梦想变成明灯,照亮了创业的路,创业的心点燃了激情,理想之星震撼了你的心灵,联想的人激起了同一个梦想。”这个歌词就是他参加完联想之星的结业式后,特别有感触,夜里两点钟充满了灵感而写成的。这首歌,也代表了很多联想之星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