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间“直播”来了,“抖音”也火了,这不在大家的能力范围之内,有点无所适从,很焦虑。
我今天在深圳街上闲逛的时候,很好奇深圳遍地开花的“互联网理发”快剪模式,不烫不染不办卡,只剪发。更狠的是,连洗头都不给你洗,剪完后用一个像吸尘器样的东西,把头上的碎发吸走,这个行业从传统的“洗剪吹”变成了“吸剪吹”。
这“互联网理发”除了有了个小程序,可以记录个人理发信息和历史发型外,其实是一种“倒退”啊!让理发回归到十几年前的模式,只剪发。
但是,这种“倒退”在深圳现在还挺火,把理发变成了走量的标品,解决了我这种“直男”的痛点,估计我以后只会去这种地方理发。
当然,我不否认这个模式,女性用户还是很少的,女孩子还是更感性,宁愿多花点钱花时间在理发这件事上,坐在一个轻奢的环境里,心甘情愿的掏钱给“Tony们”,所以美容院模式的理发店,也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借用这件事,我想说明的是,我们在看未来的时候,其实不用关注模式,只要关注需求就好了。
直男的理发需求存在,痛恨办卡推销,所以这种“倒退”的只剪发模式就会崛起。
女性把理发过程当成一种美和小资生活一部分,所以高端女性造型工作室也能活的不错。更重要的,同样是理发,这两个模式互相不影响,因为用户几乎是分开的。
同样道理:
明确的主动需求,发现我缺什么,要去购买,还是继续会在淘宝,用搜索的方式购买。
而不明确的隐形需求,就是本来没想过要买这个,但是看到别人的使用视频,发现自己也需要,就被抖音短视频和直播释放了。
不仅是线上,几乎所有的百货商场,都完成了从单纯的“卖场”,到综合性的“商场”转变。
在刚需大部分都能得到满足,单纯卖货销售很难增长的情况下,用娱乐和社交属性,让用户走进商场,触发用户隐形需求,来做零售销售额增长,这或许就是真正的“新零售”。
阿里巴巴巴巴,也面临线下商场同样的问题,可惜阿里的基因是做销售,虽然它一直想做娱乐和社交,想把淘宝从卖场变成新商场,但都没做起来。
现在抖音把娱乐做起来之后,电商很可能二分天下,阿里继续做卖场解决明确需求,而抖音做娱乐和社交,满足用户自己没发现自己的隐形需求。
为什么说二分天下?
因为只要用户的这两种需求,一直存在,那么这两种模式,就一直会共存,甚至很少互相影响。
一方面,到目前为止,看直播的主要人群还是家庭主妇,而男性用户看直播购物的,还是少数。
另一方面,除非有一天,大家所有的购物都是被推荐的,没有明确需求购买了。比如:
我家里路由器正好坏了的时候,你给我推荐路由器,这时候短视频才可能吃掉淘宝。但是这种可能,几乎不会存在。
不过,随着电商购物模式的多样化,我觉得电商运营的方法,产生了一个核心思路的变化:之前做电商,是简单粗暴的引流,粗暴简单的消化。而现在做电商,复杂精准的引流,精准复杂的消化。
简单粗暴的,就把它称之为“暴款”,不是火爆的爆,是粗“暴”的“暴”。
以前做淘宝,流量渠道单一,就一个“搜索”,所以想都不用想,卖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引流方法就只能简单粗暴的干搜索。而引过来的流量,也被粗暴简单的消化掉了,就靠这个单品来盈利。
就像快剪模式的理发店,就只做理发,想都不要想,单个客户的单次价值肯定大不了,那只有简单粗暴的拼流量,把“洗头发”这事都省了,就可以在理发店里多放一个理发位,也省了洗头小哥的成本,靠规模来实现利润。
复杂精准的,就把它称之为“精准款”,要想精准,就没办法简单,因为人群单一,就必须复杂的从各个渠道,各个平台找到店铺的目标人群。
找到以后,哪个店铺能够让这个复杂精准引流方式,持续下去,也必须依赖的是把单个客户的价值最大化,这时候就要围绕这个客户,建立复杂而精准的产品网络,把她的价值最大化。
就像美容院模式的理发店,高端有钱的客户相对比较少,所以肯定不能走量,就要把单个客户的价值最大化,所以产品就要多、染发、烫发、按摩、美容,甚至点痣,微整这种业务都做。
最后再回到我们之前讲到的,好的战略,一定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是“与你有关”。
快剪走了一个“倒退”的模式,反而发展很快,我猜这个模式的创始人,一定是和我一样的直男,关注需求存不存在,而不是模式新不新。
大家不用焦虑,也不用盲目的追热点,我的结论是,明确的购物需求存在,搜索这种玩法就一直会有价值。
亚马逊创始人认为:“多、快、好、省”,是用户永远不变的需求,坚持了好多年,才换来回报。说不定,当你的对手们,更多的去追热点,在搜索上下的功夫比较少的时候,反而你的春天,就来临了。
——转载自派代网
关键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