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一些有版权的影视视频片段被剪辑、商用的现象受到关注。2018年3月,广电总局就明确提出“不得截取若干节目片段拼接成新节目播出”,“坚决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编视听节目的行为”,紧接着一些内容平台关闭和禁言处理了大量账号。
作为头部的短视频平台,抖音从2018年8月开始就先后与环球音乐、华纳音乐、环球词曲、太合音乐、华纳盛世、大石版权等多家唱片及词曲版权公司达成合作,获得其全曲库音乐使用权。
同时,短视频平台有无法为用户提供所有的音乐版权,音乐行业很少有100%永久授权的情况,多数是根据不同情况相对授权。再加上创作者往往会出现将作品发布到多个平台上的情况,而各个平台之间又没有转授权的协议,所以即使一些短视频平台在花重金购买音乐版权,但短视频行业还是会常伴有音乐版权侵权情况出现。
“如果平台间存在版权合作的情况,就可以减少很多版权问题。”陈鑫认为,未来平台间必然会出现转授权的可能,现在在长视频领域,一些视频网站的搜索引擎已经可以搜到别的视频网站的视频。“未来行业最好是做好打通,这样的话成本更低。这也是为什么国家版权局会提倡网易云跟QQ音乐要互相授权99%的音乐版权,也是降低整个社会管理的压力。”
陈鑫表示,“音乐版权正版化是这个行业必然的事情,即使我们不干这个事情,别人也在干了,只不过今天第一个发起这个案子的是我们。”他认为,短视频这个行业已经到了很大的容量了,行业未来必然会面临整体的版权规范情况,不仅是音乐,还包括短视频的素材。
版权战与内容创作之间是一个自洽的过程
短视频虽短,但版权保护不可短视。规范版权对行业来说,是一个促进良性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是,短视频领域内容体量多、碎片化、存在二次创作等特点,监控上有很大的难题。
张书乐提到,同时,对于短视频创作者来说,无音乐或音效的短视频等于是折断了其一支翅膀。尽管平台会提供一些选择,但毕竟局限性太大,影响到了创作的施展。
他认为,两方面来看,这是一个自洽过程,“换句话说,当下更多的热门音乐,反而是从音乐平台来,在短视频平台火,回音乐平台下。所以说,相互之间本身就不敢煎迫太深,必须对于正版音乐平台来说,它也迫切需要短视频来推热它们的作品,哪怕是恶搞、鬼畜或二次创作的同人作品。”
“因此,既往不咎应该是常态,偶尔吊打一两个带有宣发意义的MCN也会是常态,但对于腰部及以下短视频创作者来说,基本不会有太多影响,只是一个‘温馨提示’。”张书乐说。
谈到对于行业的影响,张书乐认为,是危也是机,这会成为平台和内容创作者新的突破口。
“版权必然是一个差异化的短视频争夺高地,而且最终得版权者将能控场短视频。一来短视频分发平台完全可能在这一基础上形成壁垒,尤其是腾讯占据了网络音乐授权的半壁江山,大有可能借内容壁垒来为自己招揽更多短视频创作者。二来部分音乐创作者也可以借此,以“开源“的方式,为自己的原创音乐扩散,寻找短视频合作者。三来短视频内容制作者亦可能拓展处一批原创音乐者,早前古风等音乐短视频的流行,亦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陈鑫在采访中也提到,接下来还会有相关的维权动作,“短视频今年有望突破200亿的市场规模。我们觉得法律跟道德应该平衡,如果说这是一个还在早期、不是很大的行业的时候,可能需要成长,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本身里面也什么商业价值。但当行业达到大的量级,或者创作者成为公众IP的时候,如果你赚的钱除了自身的商业价值,还来自于整个社会对于你的认可以及工作的传播度。这个时候,你就要在工作范围内履行好你的社会责任跟义务,像音乐版权之类的事情,头部的MCN就应该做好带头的作用。”
不过,随着行业版权向正规化方向发展,对短视频平台方、MCN机构来说,也将会面临版权的价格水涨船高、获取授权成本渐高等问题。
陈鑫坦言,在版权价格方面,行业目前也没有一定的规则和标准。
“在音乐行业,有时候歌如果火了,版权方会坐地起价。我认为内容创意行业不能靠坐吃山空心态做商业,而应该制定更高效、良性的发行方式,提高市场的流通率,推动整体发展。”
“行业需要一场军训来规范这个事情。”陈鑫表示。